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旅游城市logo系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旅游城市logo系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旅游城市标志马踏球由来?
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铜奔马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显示了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是中华民族伟大气质的象征。
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瞬间,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急速向前的动势,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之上,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中国旅游的标志有很多叫法:奔马,马踏飞燕,马超罗雀……怎样叫才是最准确的?
中国旅游标志最准确的叫法应该是:马踏飞燕。为什么对于它的叫法有如此之多的版本?因为“马踏飞燕”身上还存有诸多未解之谜,关于它的争议也主要集中于这些谜题上,这其中包括它是什么马?它踏的是什么鸟?它的所属年代以及主人又是何时、何人?
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出土的“马踏飞燕”被判定为是东汉时期的一件青铜器,它之所以能够在诸多青铜器文物中脱颖而出,原因在于它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这件青铜器的造型是一匹飞奔的骏马,由于是飞奔造型这匹马只有一只马蹄踏在一只小鸟身上作为着力点,其余三只马蹄均为腾空状态。虽只有一个着力点,但是青铜器却能够十分巧妙地保持着平衡,故而十分引人赞叹。
关于这匹骏马究竟是何品种至今仍未有定论,目前共有四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认为这匹马的原型是“天马”。所谓“天马”其实是指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骑兵作战力而从西北地区引入的马匹品种,其特点体型高大、速度快。剩余三种说法则分别认为奔马的原型是“神马”、“紫燕骝”以及“特勒骠”,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高大迅猛。
再有就是关于“马踏飞燕”中的“飞燕”真身。关于小鸟是飞燕的这个说法,***信度是比较高的。但是仔细观察的话便能发现这“飞燕”的尾部并不似寻常燕子那般分叉,故而才有人对此提出不同看法。有部分学者认为奔马所踏小鸟其实是“龙雀”,这“龙雀”乃是秦汉时期的神话故事中的风神。此外,还有学者认为这小鸟的原型是“燕隼”或者“乌鸦”。
最后关于这“马踏飞燕”的主人,虽然考古报告中将其定义为东汉时期“张某将军”所有物。但是也有人认为这件青铜器所在墓穴其实是西晋时期,又或者是前凉时期的。而“马踏飞燕”的主人则有可能是“张君”、“张骏”或者“张绣”等张姓人物。
【点击关注景小旅游摄影,带您了解更多旅游资讯】
中国旅游标志的青铜雕像,是19世纪60年代末在甘肃武威一座东汉古墓中被发现的。古墓属于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该雕像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该雕像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厘米。一匹昂首奔腾的骏马,左侧双足前探,右后足脚下的飞鸟惊讶回首,这样的一座青铜雕像,把一批腾空疾驰、骏马飞奔的意向表现的淋漓尽致。
1983年10月,该青铜雕像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
从当年官方的文件来看,确定的名称是马超龙雀。而社会上却一直使用马踏飞燕的称谓。当年确定的名称反而还难见到。
但是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马超龙雀的形象越发的深入人心。而且,该青铜雕像作为我国历史上青铜艺术的巅峰之作,曾经到欧美诸多国家巡展。让西方的很多艺术家们叹为观止。
因西汉张衡《东京赋》云:“天马半汉,龙雀蟠蜿”,《后汉书》也有"明帝至长安,迎取飞廉并铜马"的记载,故正名曰"马超龙雀",简称"天马"。将其命名为“超越风神龙雀之行空天马”,简称“天马龙雀”或“马超龙雀”,意为行空天马漫步神游星汉***。风神龙雀蟠蜿蜷曲回首惊视。
同样,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中国美术辞典》里,收录了“马超龙雀”主词条,释文称“后经考证,所谓飞燕并非燕子,乃古代传说中的‘龙雀’,马亦非凡马,而是神马,天马。
马超龙雀是一个规范的定义,也寓意着中国旅游业的腾飞。同样,作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文物,也象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一座城市可能都有一个标签,可能是景点、名人等等,你会用哪一个标签来介绍你的城市?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居住的城市虽然是个小县城,但我非常喜欢它。
我给他贴的标签是: 刘雪庵 邱少云
看到标签,你猜出来是哪里了吗?
先来说说刘雪庵吧,介绍人物之前,先来看一首歌吧《长城谣》: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梁肥,大豆香……
1984年春节,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在北京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了此曲,此曲就是刘雪庵所作,此时79岁的刘雪庵已经双目失明,在家中的病床上收听了张明敏的演唱,老人百感交集,泪如雨下。
再来看一首歌名吧《何日君再来》。
《何日君再来》,相信看到这个歌名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没错,它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初因邓丽君的翻唱进入大陆而走红的歌曲,此曲就是由创作了无数抗战歌曲的刘雪庵所作。
刘雪庵(1905~1985)原名廷玳。中国近现代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人,主要作品有《何日君再来》,《流亡三部曲》、《长城谣》等。
北京的标签——吃了吗您呐
在吃上,北京人的“讲究”非常多。这讲究不是吃的多好,而是吃的有规矩。
就拿吃饺子来说吧,北京人常说“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出门饺子、进门面””“饺子酒酒越喝越有”从这几句俗语中您能看出北京人多么稀罕饺子。
北京人过年吃饺子,破五吃饺子,头伏吃饺子,立冬吃饺子,下酒吃饺子,远行也要吃饺子。
北京的饺子种类也多,水饺儿、煎饺儿、蒸饺儿、还有锅贴儿。
北京人包饺子讲究馅儿大皮薄,“一个肉丸”的饺子那可是北京人的最爱,不管猪肉大葱、羊肉大葱、牛肉大葱,里面的葱只是调味品,绝不掺其他的菜。煮的的饺子里面就是一个圆圆的肉丸子,咬一口满嘴流油,满屋散着香味儿。
北京人包的饺子馅儿简单但又复杂,虽然不离“肉蛋虾菜”,但演化出千万种搭配,猪肉混***、虾又可配鸡蛋、西红柿还能配肉末。
北京人吃饺子都会自己调蘸料,醋、辣椒油、香油、蒜泥....看您口味调制。
您可能会觉得这事是真够多的,不就是吃个饺子么?弄得跟吃满汉全席一样!
您还真说对了,对于北京人而言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才是“讲究”的正题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旅游城市logo系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旅游城市logo系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